弩箭的伤害机制决定了其最佳瞄准部位为头部。无论敌人佩戴何种等级的头盔,爆头均可一击必杀,三级头也不例外。弩箭对身体的伤害则因防具等级而异:一级甲需一箭击杀,二级甲和三级甲需两箭。四肢伤害最低(52.,因此实战中应尽量避免瞄准四肢。弩箭的弹道下坠明显,初速度仅160米/秒,远超距离射击需大幅抬枪口,最佳作战距离为25-50米,超过100米命中率显著下降。
弩箭自带的机瞄刻度标注了5、10、20,分别对应50米、100米、200米的弹道补偿点。25米目标用第一个刻度点瞄准,25-40米用两点之间,50米用第二个点,以此类推。超过50米的目标需谨慎射击,尤其是移动目标,因提前量需比其他枪械多一倍。静止目标或匍匐敌人是最佳打击对象,若敌人仅暴露头部且距离超过25米,建议改用其他武器。装配弩袋配件可减少30%上弦时间,但无法改变弹道特性。
实战中需优先选择隐蔽点位,利用弩箭近乎无声的特性(30米外难以察觉)进行偷袭。射击后若未击倒目标,敌人可能通过箭矢落点判断方位,因此需快速切换副武器(如AKM或UMP补刀。弩箭不适合正面交火,尤其在组排中,一名队员携带弩箭可发挥战术价值,例如清理敌方固定岗哨或干扰敌人判断。雾天模式中弩箭优势更明显,但需注意射击间隔长达4.4秒,需提前规划撤退路线。
弩箭可装配红点或四倍镜,但机瞄的稳定性更高。四倍镜最下方横线可用于100米瞄准,但中距离弹道仍需实测校准。由于弩箭飞行速度慢,移动目标需预判其走位趋势,例如横向移动时100米距离需提前6个身位。若首箭未命中,可观察弹道调整后续射击,但需避免连续暴露位置。弩箭的战术核心是一击脱离,不建议用于持续火力压制。
头部始终是优先级最高的瞄准部位,其次是裸露的身体区域。合理利用地形和配件能弥补其射速缺陷,但需严格避免远距离对枪或追击移动目标。这种武器更适合战术型玩家,在特定场景下能发挥出超越常规枪械的威慑力。